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从百舸争流的野蛮生长期进入到群英争雄的淘汰赛阶段,对核心零部件的安全、品质、性能要求不断提升,汽车企业之间在“质量竞争”赛道上愈争愈烈。
质量升级,不仅是市场进化的方向,也是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2023年2月,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强调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同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智能检测装备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是‘工业六基’的重要组成和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重要领域”,要通过智能检测装备创新,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中央人民政府官网政策印发通知
可见,质造与智造,核心技术与核心部件的“质量竞争力”,已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与增长方向。
三电系统(电驱、电池、电控),是新能源汽车区别于传统燃油汽车最核心的技术,决定着汽车动力性、制动性、安全性、操控稳定性、能源经济性等各方面性能的优劣,是新能源汽车实现制造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三电系统却又是新能源汽车质量问题的“重灾区”,不仅增加车企的综合成本(生产、管理、人力等成本),还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与汽车品牌的接受度,阻碍全新的新能源汽车消费习惯的路径固化。
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质量竞争时代,对电池、电驱、电控三大核心系统及其零部件的制造,必然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质量要求、效率要求和安全性考量。那么,到底如何解决新能源汽车“三电”产品的质量问题?如何严守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质检与品控关口?如何在质量升级、降低不良的同时增加利润空间?这些是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面前的迫切课题。
新能源汽车“三电”检测各有难题
一个产业的整体进步,依托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与进化。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升级,依托于“三电”的质量升级,而“三电”的质量制造,则得益于检测装备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
电驱、电池、电控三大系统,产品与工艺各有不同,每个系统的生产工艺流程异常复杂且很长,涉及到几十上百种零部件与工艺环节的组装、结合,检测需求、检测类型与内容繁杂而多样,每种检测类型与检测内容的要求各有不同。在各种零部件生产与组装过程中,容易产生多种缺陷,包括划伤、压伤、掉漆、掉屑、漏料、漏装、残留异物、尺寸不合格等等,每一环节的每个细节与零部件稍有差池与瑕疵,都可能对整条产线的良品率产生严重影响,更会影响整体的成品效果,导致质量问题与安全隐患。
面对三电系统质检与品控的这些棘手难题,作为智能检测装备行业的深耕者,三姆森深度融合光、机、电、软、算等多种技术,针对性地提供以光学运用为核心的智能检测解决方案。
智能化解决方案需要集成不同的技术,融合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这对多年来持续专注视觉检测、激光量测、光谱共焦、三维检测、AI智能检测、自动化系统集成等技术研发的三姆森来说,恰是优势所在。为应对电驱、电控、电控多种产品与多种场景的检测需求,三姆森推出了一系列高效率、高精度、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可视化的解决方案,并形成技术生态体系,可以让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与制造实现全链路、全流程的智能检测。
三姆森三电产品智能检测生态体系
三姆森新能源电驱检测系列
智能化、自动化检测,能够极大提升检测速度、精度,降低过检率、漏检率、不良率与返修率,进而极限提高工业制造的整体效率与降低生产、人力、管理等成本。提效、降本、保质,本质上就是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让企业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去调整经营与生产。
三姆森智能检测解决方案的另一重要特点是,数字化、可视化管理。
工业制造流程的数字化、可视化管理,是当前产业革命与技术变革的大势所趋,是工业4.0发展路径重要一环,已经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也正处于数字化、可视化设备升级的爆发期。
然而,汽车三电行业中的检测样品和数据往往短缺。为应对三电行业数据短缺、工业验收要求高的挑战,三姆森须运用新一代的视觉、AI、深度学习等技术,充分挖掘与分析数据,以满足复杂场景下的检测需求。
数字化管理,检测实现数据化判定标准,三电产品制造商与下游客户在生产、品质的质量标准上统一量化指标,避免个人主观因素影响。产品制程中一序一检,数字化云追溯、追踪,全程可视化,从数据采集、分析、判断,到数据反馈及工艺改善建议,建立起工艺良性改善的循环,尽极限保障100%良品输出。
三姆森智能检测可视化管理
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的检测解决方案,最终目的是提效、降本、保质,以更高的效率、更高的精度、更高的良品率,迈向极限制造——极限品质、极限效率、极限成本。
从新能源汽车“三电”产业的生产痛点和难点出发,深入研发单个工段、工艺环节的检测方案,并构建全场景、全链路、全流程检测生态体系,由“点”到“线”到“面”,再以丰富的体系对整个行业的各个点进行技术“灌输”,实现对“三电”行业的整体赋能,使工业制造从“点状智能化”迈向“全生态智能化”,从而助力三电行业品质制造,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返回列表